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智能问答

文字解读:《日喀则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8-5-31

一、文件出台背景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化科普工作局面进一步建立;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和实效性进一步扩大;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更加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现代科技馆体系等科普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力度不断加强,科普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参与科工作的范图不断扩大,重点人群推动作用不断加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93%,超额完成了“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0.3%的目标任务,比2010年的0.1%提高了1.83个百分点,为日喀则市“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局和实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但目前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牧区、偏远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普遍偏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科普技术手段和科普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改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精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科普资源开发,特别是科普读物和现代科普产品开发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学需求;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市场配置科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等等。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升,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发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有利于日喀则推进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实现在全国同等城市中争先进位,助力现代化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

二、文件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日喀则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围绕全国和全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结合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市委“6677总体思路,到2020年,社会化科普机制进一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科普信息化建设和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为推动日喀则市创新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日喀则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群众基础。

一是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工作主题,坚持面向基层、服务民生,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科学生活能力快速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三是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科普惠农、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公民提升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四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政策措施协调有力,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结合更加紧密,科普社会化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科普氛围更加浓厚。

三、文件主要内容

“十三五”时期重点开展“五大行动”和“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着力推进义务教育、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

二是实施农牧民科学素质行动,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加强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

三是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工作。

四是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

五是实施寺庙僧尼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实现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

六是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大力提高科技教师的科学素质,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

七是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

八是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繁荣科普创作,强化科普传播协作和科普信息的落地应用。

九是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创新提升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

十是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完善科普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培育科普产业市场。

十一是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加强科普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

四、针对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不均衡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改善措施

针对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不均衡,特别是农牧民、城镇劳动者、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机会明显偏少的问题,强调强化面向这些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着重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强科普精准帮扶,开展科普精准扶贫,快速提升这些地区开展科普服务的能力,加快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服务力度。

二是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科普创作与传播,加强科普工作,加大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科普资源服务的倾斜力度。

三是面向农村妇女大力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科技特派员、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努力为农村妇女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更加广泛便利的渠道和服务。

四是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群众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

五、针对网民获取科普信息的新变化新要求,《实施方案》提出有效措施

现在公众都在网上,针对网民获取科普信息的新变化新要求,《实施方案》强调要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理念和科普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围绕加强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提升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精准服务水平的要求,着重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打造科普中国品牌,以科普的内容信息、服务云、传播网络、应用端为核心,建成“两级建设、四级应用”的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网络科普内容科学性把关,实现科普信息汇聚生产与有效利用。

二是大力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着力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极大丰富科普信息内容资源。

三是鼓励和引导中央及地方主要新闻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支持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和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学习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

四是强化科普信息的落地应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建立科普中国服务云、科普中国V视快递、科普中国e站等多种推送渠道,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普活动,加强移动端科普推送,为公众提供定向、精准地科普信息服务。

六、确保《实施方案》落实到位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工作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其中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是我们确保《实施方案》落实的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人民政府组织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在全市的实施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科协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二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细化和分解到各地;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继续落实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科技计划中增加科普任务,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实时普及;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第三方评估;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等创建范畴,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三是强化保障条件。建立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定完善鼓励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查看对应政策文件:日喀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