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542300000/2020-9153
发布机构: 日喀则市教育局
公开目录: 部门文件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4-20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20年先后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市特殊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为切实做好全市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建立健全国民教育体系,更好地确保教育公平。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力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切实提高全市特殊教育入学率,本着“给特殊的孩子特别的爱”、“不单纯追求学习成绩,只求孩子有康复有进步”的理念,真正将送教上门工作办成造福广大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及其家庭的民心工程。
二、送教上门特点及重要意义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特殊教育事业又是“善的事业”。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发展特殊教育的国家政策,它主要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上门服务工作。我市残疾儿童少年人数众多,残疾程度各异,部分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不能入校就读,在家学习就成为其主要的受教育方式。送教上门作为特殊教育办学的一个方面,是较长时期的发展方针,而非一时之计。送教上门本身具有独特的特点,它不是特殊教育学校的班级化教学,不是普通学校资源教室的个别化教学,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有特定的教学对象、特定的障碍类型、特定的教育目标、特定的教育任务、特定的施教方式、特定的教育手段、特定的教学环境、特定的教学评价等,因此送教上门是精准化的教育,是特殊教育范畴内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它是目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正常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此,送教上门也成为特殊教育事业中更加困难和艰辛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具备高尚的敬业奉献精神,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精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只有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认识、积累经验,拓展和延伸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功能,发挥特教人的探索精神和教育智慧,才能使送教上门成为特殊教育办学形式的新常态。
三、做好送教上门的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数,掌握真实数据。每年5月初,由市残联牵头,组织市卫健委、教育行政部门、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全市年龄在6—15周岁的所有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台账、逐一造册。5月下旬,根据残疾程度按送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三种方式实事求是确定每个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方式。对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全部按送教上门方式予以解决。
(二)提高能力,培养专业教师。目前我市送教上门教师没有做到相对固定,导致送教内容参差不齐、形式各不相同等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普通学校从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关学校按照“教师自愿申报与学校合理调剂”相结合的原则,选拔德才兼备且教学经验丰富并乐于从事特殊教育尤其是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市特殊教育学校具体负责对送教上门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承担各自区域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形成“一对一”服务教学。
(三)主动作为,灵活掌握方式。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在与家长和学生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灵活选择到服务对象家庭实施“一对一”服务教学,或到服务对象居住地开展集中服务教学,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选择到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进行陪学等方式。
(四)因材施教,合理确定内容。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和有关规定,结合送教上门对象实际情况,由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与送教对象的法定监护人合理确定送教内容。一是科学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首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要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现状,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残障类别和个人潜能,打开学生心扉,解开心结,克服自卑自闭心理,做好相关专业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二是强化家长教育意识。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和法律意识,引导家长密切配合送教上门工作。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疏导,编写家长使用的指导用书,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康复训练技能,根据教学情况布置好家庭训练。三是明确具体送教内容。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要开发送教上门的专门课程和教材,要为服务对象送学习教材,研究送教的规则标准和教学方法,研发配套的教学、康复器具器材,制定可行的评估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一般应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方面。四是保证送教上门教学质量。送教学校要根据服务对象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具体情况,确定送教上门时间和课时,原则上每月1—2次,每次课时不少于2小时,保障按计划完成送教任务。送教前详细备课,准备好教学器具;施教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具体、教学层次清楚、教学效果明显、家长协作配合;施教后,培训指导家长、布置训练作业、收集教学信息;回校后,研究反馈资料、调整教学方案,准备下次送教计划。五是做好相关台帐。学校按照“一人一案”和“一对一”要求,建立送教工作档案,档案资料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评估资料、个别化教育计划、送教上门过程资料和康复方案、指导记录手册、阶段性小结等。
(五)统筹管理,用好专项经费。全市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由市特殊教育学校统筹负责。市特殊教育学校要切实加强特殊教育资源建设,按标准制定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必需的教学用品、康复器材和其他所需资源服务等规范性要求。全市送教上门学生学籍由各县(区)教育局统一管理,生均公用经费、“三包”、营改等经费全部由各县(区)教育局负责管理。各县(区)教育局按照自治区教育厅规定每学期从学生经费中合理安排经费,用作送教上门服务专项经费,在学期初足额转拨至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该经费必须全部用于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务必做到专款专用,坚决不得挪用。
(六)规范流程,确保服务成效。一是落实到校。送教上门服务实行“属地负责、任务到校”的管理方式,每年6月底前,市特殊教育学校协同县(区)教育局将需要开展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精准安排到各送教学校,做到不落一人,并协调相关学校落实工作任务。二是“一人一案”。每年7月初,各送教学校与接受服务的家庭或机构签订协议,制定好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要做到“一人一案”,跟踪检查。三是上报备案。每年7月下旬,各送教学校和县(区)教育局将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方案(含服务对象与送教学校名单、教育计划等)上报市特殊教育学校备案。四是服务实施。每年9月初,各送教学校启动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安排专人对接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方便管理,具备条件的送教学校可单独设立送教上门班。五是督导检查。市特殊教育学校对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家庭和学生进行回访,将回访情况通报给各学校及县(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市残联等相关部门将适时对全市送教上门工作进行抽查。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各级残联、卫健委、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部门工作总体规划,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行“融合教育”,全市中小学校按照“属地管理、普特结合、就近送教”的原则,开展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成立送教上门服务领导小组,加强送教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服务,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主要统筹规划本区域送教上门各项工作,检查督导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负责、规范高效完成送教上门服务,落实送教上门教师待遇,不断改进和加强送教师资力量,提高送教服务质量。
(三)统筹规划,优化服务。依托日喀则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日喀则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由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兼任指导中心主任,具体负责全市送教上门工作宏观管理和指导,明确送教上门具体单位。做好服务对象的摸底调查、评估鉴定工作,全程督导送教工作,建立全市送教工作档案,协助做好送教师资培训,指导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定,协调处理送教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四)家校联合,确保学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要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支持其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并主动配合学校和教师做好送教上门相关工作,确保其顺利接受学习和身体康复工作,
日喀则市教育局
202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