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四问于民”推动生态环境信访问题整改

来源:日喀则市配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浏览人数:0
日期:2022-04-25 10:26

为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转办问题整改,日喀则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信访案件整改为契机,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成效的第一标尺“四问于民”,全方位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进信访问题整改成效全面提升。

在“核实”上下功夫,做到问“实”于民

日喀则市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信访问题核查工作。自治区副主席、日喀则市委书记张延清多次主持召开推进会议,要求对群众举报的信访案件,要高度重视,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精准核查、靶向施策,以钉钉子精神坚决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坚决整改。针对涉及群众举报的污水处理厂、医废处置中心、嘎玉社区等地,市委副书记、市长卓锋连续4天深入一线,走访群众、了解情况,组织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召开现场办公会,对举报问题进行综合研判、问“实”于民、全面核查、精准施策。并在现场指出,要确保人民群众反映的、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信访问题整改到位,确保信访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整改成效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针对定结县扎西岗乡粉条工厂污水直排等20个案件,通过深入基层“摸情况、搞调查、问实情”等方式,进一步明确了案件的属实性,又充分尊重了周边群众的意见建议,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在“自查”上下功夫,做到问“情”于民

制定印发《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工作的通知》,抽调工作专班,组建三个大排查工作组,按照“下沉到基层、走访问实情、主动补短板”的工作原则,紧盯“三个全覆盖”即,县区全覆盖、重点企业全覆盖、环境敏感点全覆盖,对重点监管企业、江河湖泊、自然保护地等群众关注较高的点位实行“拉网式”排查、“清单化”管理,有效通过“问情于民”掌握了大量问题线索,推动大排查完成自查自纠问题122项。同时,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微信公众号设置“举报信箱”,开通“12345”市长热线、“12369”环保举报热线,征集并办结群众反馈的问题线索14个,实现了“被动接访”到“主动回应”的转变。针对仁布县仁布乡白林村附近道路中有中铁四局倾倒弃渣问题,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实地督促中铁四局清理弃渣17车,并责令中铁四局安排4辆洒水车,定期对运输路面进行降尘。在回访中,白林村举报人尼玛说道:“没想到,政府这么关注我反馈的问题,在当天就责令中铁四局这样的大企业完成了整改,还解决了平时困扰我们的扬尘问题,我对此次整改十分满意”。针对日喀则市区喜马拉雅音乐吧餐厅噪音问题,在收到网友在政府门户网站的留言后,立即组织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第一时间前往举报点位进行监测,督办企业采取了有效的降噪措施。在回访中,周边群众纷纷为此次整改工作点赞叫好。

在“整改”上下功夫,做到问“策”于民

日喀则市坚持案件办理“专家介入”和“问策于民”齐头并进,两相融合,在信访案件办理中,注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拜群众为整改“参谋长”“指挥家”,躬身问计、广纳贤言,把群众提出有效的“土办法”融入到具体整改方案中,在整改中让群众当决策者,“政府”做实施者,让群众参与到中央环保督察转办案件问题整改过程中。针对桑珠孜区果荣路及周边的巷子喷漆味道较大一案。工作人员走访25户周边群众,集众智、听民意、汇民声,将群众意见纳入到了整体措施中,受到了群众好评。针对医废处置中心未及时蒸煮、破碎疫苗废物一案,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将群众提出的“加强医废处置中心监管和早日启用医废焚烧项目”纳入了整改措施,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回访”上下功夫,做到问“效”于民

坚持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整改成效的“第一标尺”,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动了各县区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深入一线抓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工作推动。设立了督察督办工作小组,按照“一条也不含糊、一件也不耽误”的原则,通过“回头看”“上门访”、民意调查等方式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让人民成为检验整改成效的“裁判员”“阅卷官”。并通过“一网一报一台”主动公布案件办理情况,主动接受人民群众检验。截至目前,对已经办结的信访案件,共回访群众349人,群众满意度达97.9%,切实以整改实效,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到了顺民意、解民忧、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