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月21日,康马县南尼乡、萨嘎县雄如乡组织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双联户户长、生态岗位人员开展植树活动。
二、4月20日下午,拉孜县主要领导深入彭措林乡查达村花岗岩矿山,实地督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督办问题整改情况。强调,企业要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督办问题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落实,问题整改企业要负主体责任,主动认领问题,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切实做到整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三、日喀则市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四问于民”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一是在“核实”上下功夫,做到问“实”于民。自治区副主席、日喀则市委书记张延清多次主持召开推进会议,要求对群众举报的信访案件,要高度重视,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精准核查、靶向施策,以钉钉子精神坚决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坚决整改。二是在“自查”上下功夫,做到问“情”于民。制定印发《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工作的通知》,组建大排查工作组,按照“下沉到基层、走访问实情、主动补短板”的工作原则,紧盯“三个全覆盖”,即县区全覆盖、重点企业全覆盖、环境敏感点全覆盖,对重点监管企业、江河湖泊、自然保护地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点位实行“拉网式”排查、“清单化”管理。三是在“整改”上下功夫,做到问“策”于民。坚持案件办理“专家介入”和“问策于民”齐头并进,两相融合,在信访案件办理中,注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拜群众为整改“参谋长”“指挥家”,躬身问计、广纳贤言,把群众提出的有效“土办法”融入到具体整改方案中,在整改中让群众当决策者,政府做实施者,让群众参与到中央环保督察转办案件问题整改过程中。四是在“回访”上下功夫,做到问“效”于民。通过“回头看”“上门访”、民意调查等方式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让人民成为检验整改成效的“裁判员”“阅卷官”,并通过“一网一报一台”主动公布案件办理情况,主动接受人民群众检验。
四、谢通门县下好“五步棋”全力配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一是下好“高站位推动”棋。始终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作为全县抓好“四件大事”的强力抓手,坚持从政治的高度、生态的角度、民生的维度着眼着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决策部署。二是下好“高标准保障”棋。加大人财物各方面投入力度,全面健全各项保障。本级财政安排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配合、整改专项经费50万元。选优配强7名专职工作人员,全力保证工作落实推进。三是下好“高质效办理”棋。先后2批转办中央督察组转办件5个中,不属实件3个、部分属实件1个、属实件1个,已办结4个、阶段性办结1个,期间提供各类佐证资料共110余份。四是下好“高密度排查”棋。认清当前形势,举一反三深入各辖区、各领域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改,确保把隐患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五是下好“高严度震慑”棋。对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整改推进不力、整改落实不到位的等现象,明确追责问责要求,形成震慑。
五、今年谢通门县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完成种植榆树、河北杨、海棠树5600株,植面积80余亩。计划植树18.74万株,面积3748亩,涉及9个乡镇,截至目前已完成70%的任务量。
六、4月21日,日喀则市人民政府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栏传本市整改信息《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情况(第17批)》《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市移交信访件(截至4月21日)》《日喀则市配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动态(4月20日)》3篇,转载《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区移交第二十六批信访件》1条。日喀则新闻中心播放【珠峰网评】筑牢生态文明之基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1条。日喀则藏汉语新闻播出《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市移交信访件》《清洁铁路沿线助力环境美化》《配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新闻速览》3条。
《日喀则日报》(汉文报)刊登《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市移交信访件》《第十七批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情况公示(日喀则部分)》《群众信访举报受理方式公告》《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摘录)》《53 万株寒地大果沙棘在日喀则落地生根》稿件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