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日喀则的雅江河谷,蓝天如洗,碧水微澜,草木芊芊,每年冬春季节成群结队的黑颈鹤会飞回人们倾心为其营造的美丽家园度过寒冬,这便是有名的日喀则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黑颈鹤的天堂,同样也是高原野生动物的乐园,冬春季节随处可见它们在田野、湿地觅食嬉戏、翩翩起舞的场景,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卷。
近年以来,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加强黑颈鹤、藏羚羊等高原生灵草木保护力度,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成效显著。经最新调查统计,在日喀则市越冬共有黑颈鹤成鸟数8400余只,比保护区建立初期数量增长了3000余只。
以机制建设带入,构建协同保护“大格局”
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依法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永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全域一体、上下联动,挂牌设立雅江中上游河谷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拉起了“一套人马”“三个分局”(拉孜、南木林、日喀则市管理分局)。成立由分管市级领导任组长的日喀则市自然保护区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会同拉萨、山南市委托国家林草局西南调查规划院编制《西藏雅江中游黑颈鹤保护总体规划(2022-2030)》,增强保护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出台《日喀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由此,“一大一小”两个区域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即,拉萨、日喀则、山南跨市“大协同”和桑珠孜、拉孜、南木林、谢通门、萨迦五个县区“小协同”的联动机制,营造了黑颈鹤保护“三市共推、五县齐抓”共下“一盘棋”的“大格局”。截至目前,日喀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设自然保护站12个,现有工作人员45人,县(区)分局9人,自然保护巡管员33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
人与自然——黑颈鹤与村庄和谐相融
以空间管控直入,打造保护建设“主阵地”
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确保自然保护区确界与“三线一单”充分衔接、深度融合。发布《日喀则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环境管控单元179个,面积约15.35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84.96%,确保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和“三线一单”双约束协同发力、有机统一。以最严厉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拉紧“保护区”准入线,起到优质的“事前”和“制度”约束作用。加大保护区勘界定标,设置界桩90个,瞭望塔5座,界碑4座,宣传牌、指示牌、警示牌75块,网围栏3.35万米,确保自然保护区内面积准确、界线分明。
美丽的黑颈鹤
以依法治理切入,发出铁腕治污“最强音”
深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制定《日喀则市“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坚持“自下而上”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组织开展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市级排查和县(区)级自查,实行“一账一单”(问题台账,整改清单)动态化管理,不断推动“绿盾”行动深化、细化、实化,完成354个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点位核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主要法律法规,坚持“督政”与“查企”并举,“严打违法”与“规范执法”并重,针对桑珠孜区、拉孜县、南木林县、谢通门县、萨迦县,实施执法大练兵、交叉执法、卷宗审核等专项行动,让环境监察没有禁区、不搞特区、不留漏洞,统筹自然保护区内区外周边两个重点,对涉及到五县区生产活动进行重点监督、从严执法。自2017年以来,针对黑颈鹤保护区五个县区,开展环境执法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680余人次,检查点位和企业800余次,下达责令整改20起,立案处罚15件,处罚企业791.2万余元,关停取缔企业37家,有效解决了保护区采砂采石等老问题,遏制了保护区“违规新建、未批先建”等新问题,实现自然保护区内焦点问题数量、面积“双降低”。
以生态修复深入,营造黑颈鹤的“伊甸园”
日喀则市始终将湿地保护、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持续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实施年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持续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增强自然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黑颈鹤打造美好家园。自2017年以来,涉及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的5个县区,实施大量的生态保护与修护项目。桑珠孜区年楚河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种植灌木659.4亩、沼生草本221.55亩、水生植物154.35亩,草种补播1200亩;
谢通门县休牧围栏5万亩、黑土滩治理3万亩,完成人工林面积达4921.155公顷;实施了南木林县退化草地生态修复面积7900余亩;生态修复拉孜县绿化面积2.6056万亩,防沙治沙共面积337.1亩。
以调查研究融入,搭建温馨港湾“救护站”
推动黑颈鹤调查研究与救助保护有机统一、科学推进。2019年,在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日喀则市会同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在雅鲁藏布江源和朋曲流域定日、定结、昂仁、仲巴4县对40只黑颈鹤进行环志和卫星跟踪工作,掌握了黑颈鹤的迁徙动向。专门安排33名巡管人员,对保护区黑颈鹤觅食地、栖息地进行日常巡护和监测工作。建设野生动物救护站,自建成以来成功救护黑颈鹤7只、岩羊2只、狼崽2只、白骨顶鸡1只、鸬鹚1只、斑头雁5只、赤麻鸭3只、狐狸1只。
以厚植理念引入,奏响全民环保“交响乐”
日喀则市牢牢抓住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条灵魂主线,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六·五”环境日、“节能宣传周”“世界湿地日”“世界水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创新开展了“生态文明宣传进乡村”“保护年楚河”等23个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用活用好“两微一端”“一网一台一报”媒介,带动县(区)、乡(镇)、村(居)营造“上下同欲、齐抓共宣”的生态文明思宣传“大合唱”,营造了人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017年以来,全市悬挂横幅、展板760余条/块,发放宣传资料、物品18.4万余份/件,发送宣传短信65万余条,在黑颈鹤保护区内开展“保护湿地,我们在行动”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深耕厚植保护黑颈鹤、爱护湿地的生态文明理念,营造良好的生态保护社会氛围。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动员、重点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