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珠峰垃圾问题整治的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韩正副总理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相关部署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措施、最迅速的行动,全力以赴开展珠峰垃圾整治,珠峰大本营方向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核心保护区范围内基本实现无人类活动,各类垃圾全部得到清运,进出游客全部乘坐环保车辆,当地空气质量、地表水符合相关标准。
一、坚持高位推进,坚决扛实政治责任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珠峰垃圾整治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作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作为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政治担当、履行政治责任,确保了珠峰垃圾整治有力有序、到底到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会议、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经常实地调研督导整改情况,全力推动了珠峰垃圾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政府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市生态环境局、旅发局、珠峰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珠峰大本营垃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各项工作统筹推进。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从制度层面入手,从制度层面规范,编制《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制定《日喀则市关于珠峰大本营垃圾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出台《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垃圾(污水)管理制度》《珠峰大本营沿线垃圾收集、转运管理和处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了珠峰垃圾整治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市级珠峰保护区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总召集人为市委副书记;建立珠峰垃圾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为定日县政府县长,市林草局、生态环境局、旅发局和市珠峰管理局等部门积极配合,构建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每年从珠峰旅游门票收入的30%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经费,市级财政配套本级投入资金的50%,资金投入得到了切实保障。2019年至2021年,共配套3060.6216万元作为珠峰生态环境保护经费,为珠峰保护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强化综合施策,下大力气整治存在问题
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强化举措、全力整改,做到了改到位、见实效、不反弹。一是完善配套设施。因地制宜,推动提升珠峰大本营及沿线环保配套建设,配备垃圾转运车16辆(其中:垃圾转运车3辆、吸污水车3辆、一体化污水处理车1辆、勾臂车9辆),配备垃圾箱81个,设置移动式生态环保车5座,固定式厕所7座,全面提升珠峰大本营沿线垃圾处理水平。按照科学治理、全面收集的工作原则,在本级配备一台一体化污水处理车的基础上,自治区登山协会配套先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车,常态化收集处置大本营生活污水,科学有效的解决了污水处理困难问题。二是加强力量配备。在珠峰大本营沿线配备环卫工26人、管护人员4人,安排1000名生态岗位人员开展珠峰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工作;在珠峰保护区设立20个管护站,平均每个管护站配备10名农牧民专业管护队员,队员为保护区涉及的四县贫困群众(定日、定结、聂拉木、吉隆),每年投入资金801.48万元(其中,自治区层面解决500万元,市级财政解决301.48万元),用于管护站运行和队员工资发放,队员人均年增收3万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富民增收的有机统一。三是全力转运垃圾。明确由区登山协会负责登山大本营及海拔5180米以上垃圾收集转运至绒布寺转运站,再由国策环保公司按量接收并转运至县城垃圾填埋场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工作体系。2018年至今年2月底,珠峰及沿线共收集垃圾1282.2441吨(其中:珠峰大本营垃圾437.8636吨、登山垃圾31.441吨、沿线垃圾812.9395吨)。四是全面优化调整。依据珠峰区域人类活动实际,按海拔划分责任片区,明确海拔5180米以上由自治区登山协会负责抓实生态环境保护;以下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和行业职责,划定大本营及沿线生态保护工作由定日县及市级相关部门负责的责任体系。结合国家“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整治行动,将珠峰大本营帐篷营地从核心区后撤至省道S515珠峰大本营绒布营地(绒布寺附近)实验区,基本实现了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无人类活动。同步完成了核心区卡点设置,测量碑和大本营标志牌的迁移安装工作,有效维持了珠峰保护区的生态原貌。五是加强环境监管。与保护区涉及四县签订《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监管目标责任书》,不断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同时,积极开展珠峰自然保护区环境执法监管工作,市县林草局(珠峰管理局)、县住建局、文旅局、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在2018年至今,共开展执法检查200余次,出动400余人次。
三、加强教育引导,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精心策划组织、加强政策解读、广泛宣传引导,全面营造“关爱珠峰、保护珠峰”的浓厚氛围。一方面,强化教育引导。在景区门票上明确“游客需知”,制作“温馨提示卡”,编发短信提示语(您已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维护她的原貌),让游客方便快捷知晓珠峰保护等知识。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80万元,在珠峰保护区设立170块保护区标识标牌,制作文化墙10个、墙体标语72个、山体标语4个、广告标语31幅,不断增强群众和游客保护珠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另一方面,营造浓厚氛围。在市电视台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发放环保日历、环境保护法手册、宣传知识手册等藏汉双语宣传资料4.29万册,有效提升了全社会对珠峰保护的认知度,形成了保护珠峰“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从加乌拉山口仰望珠穆朗玛峰)
(从绒布寺远眺珠穆朗玛峰)
(环卫工人在珠峰保护区清理垃圾场景)
(珠峰保护区生态环保移动厕所)
(珠峰保护区电动环保车)
(野保员在珠峰保护区巡逻)
(向游客发放珠峰保护区宣传单)